PE紫外分光光度計是化學、生物醫(yī)藥、環(huán)境科學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精密分析儀器,其核心原理基于比爾-朗伯定律(Beer-Lambert Law),即物質對特定波長光的吸收強度與其濃度和光程長度成正比。該儀器通過測量樣品在紫外-可見光波段(通常190-1100nm)的吸收光譜,實現(xiàn)物質的定量分析、定性鑒別及結構研究。其采用雙光束或雙單色器設計,結合涂覆SiO?保護層的全息刻線光柵(刻線密度達1440條/mm),確保波長精度高達±0.08nm(紫外/可見區(qū)),有效消除雜散光干擾(雜散光≤0.00007%T)。
1、儀器狀態(tài)與環(huán)境確認
檢查儀器外觀:確認主機、光源燈(氘燈用于紫外區(qū)、鎢燈用于可見區(qū))、比色皿架、數(shù)據(jù)線等部件無破損、松動,電源線連接牢固。
環(huán)境要求:儀器需置于恒溫(20-25℃,波動≤±2℃)、恒濕(相對濕度40%-65%)、無強光直射、無劇烈振動、無腐蝕性氣體的環(huán)境中,避免靠近熱源(如烘箱)或水源(如水槽),防止溫濕度波動影響光路穩(wěn)定性。
預熱要求:開機前需確認儀器已通電預熱(不同型號略有差異,通常氘燈需預熱30-60分鐘,鎢燈需預熱15-30分鐘),待光源能量穩(wěn)定后再進行后續(xù)操作(可通過儀器自檢界面查看光源能量值,需符合儀器規(guī)定范圍,如氘燈在254nm處能量≥80%)。
2、試劑與樣品準備
試劑純度:空白溶劑、標準品需符合分析要求(如色譜純、分析純),避免雜質干擾;標準品需在有效期內,且按規(guī)定濃度準確配制(配制過程需使用校準過的移液管、容量瓶,確保濃度誤差≤±0.1%)。
樣品處理:樣品需澄清、無懸浮物(若有渾濁需通過離心、過濾等方式預處理,過濾時需使用與樣品不反應的濾膜,如水系濾膜用于水溶液、有機系濾膜用于有機溶劑),避免顆粒物堵塞比色皿或散射光線導致吸光度偏差。
一致性原則:空白溶劑、標準品、樣品需使用相同批次、相同純度的溶劑配制,且溫度需與儀器環(huán)境溫度一致(避免溫差導致溶劑體積變化,影響濃度準確性)。
3、比色皿檢查與清潔
材質匹配:紫外區(qū)(200-400nm)需使用石英比色皿(玻璃比色皿會吸收紫外光,僅適用于可見區(qū)400-760nm),使用前需確認比色皿透光面無劃痕、無裂紋(劃痕會導致光散射,影響吸光度重復性)。
清潔干燥:比色皿需用空白溶劑反復沖洗3-5次,再用無水乙醇或丙酮潤洗(針對有機溶劑樣品),最后用鏡頭紙或無絨軟布吸干外壁水分(避免殘留液滴形成光斑,禁止擦拭透光面內側);若有油污或頑固污漬,可用5%硝酸溶液浸泡10-15分鐘后沖洗,禁止使用毛刷或硬布擦拭透光面。